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环境与发展。会议期间,大家以负责、求实的精神,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。研究环境与发展,不能不涉及绿化问题。对绿化问题,人们一直比较关心,我也作过一些思考。借此机会,谈点看法。
绿化,特别是植树造林,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,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,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。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,对保持水土、涵养水源、调节气候、净化空气、防风固沙、养护物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森林是发展经济、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,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、食品、药品、燃料及工业原料。人类不能离开森林,历史上由于森林消失而导致国家衰亡、文明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。古巴比伦、古埃及、古印度文明的衰落,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转移,都与森林被破坏密切相关。可以说,人类如果失去森林也就会失去未来,失去一切。
我国大部分疆土适宜森林生长,在古代森林资源十分丰富。3000多年前,黄土高原曾经“草木繁茂,禽兽繁殖”,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五十以上。天山、祁连山、阿尔泰山也曾经“有松柏五木,其水草茂密”,分布着大片森林。只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,由于过度开发、社会动乱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,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,逐渐变成少林国家。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绿化事业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制定了有关政策和法律、法规,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经过全国人民近半个世纪的奋斗,全国累计义务植树300多亿株,现有人工林面积达5亿多亩;“三北”防护林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、沿海防护林、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;一批省、自治区基本消灭宜林荒山,一批城市初步建成园林城市。
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我国绿化事业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。森林人均占有量少,我国共有森林20.06亿亩,人均只有1.6亩,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二;林木蓄积量117.85亿立方米,人均不足10立方米,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三。森林覆盖率低,仅有百分之十三点九二,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,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20位左右。森林分布不均,总的来说东南多,西北少,许多地方基本没有树。我国森林的这种状况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,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,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,而且还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。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,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,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,而且还以每年67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,其中沙化土地每年就净增2460平方公里。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下降,物种总数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受到威胁,数千种动植物濒危,已经有一批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在国土上绝迹。自然灾害日益加剧,从1950年至1989年,我国平均每年洪涝面积约1.2亿亩,干旱面积约3亿亩,而1990年至今平均每年洪涝面积增至2.5亿亩,干旱面积增至3.4亿亩。以大家熟知的沙尘暴来说,特大沙尘暴在60年代发生过8次,70年代发生过13次,80年代发生过14次,而1990年至今已发生23次,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,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。尤其令人不安的是,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许多地方仍未有效制止,由于各种原因,全国每年约有3000万亩有林地逆转为疏林地、灌木林地、无林地乃至非林用地。如果我们再不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,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,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况,那么,不仅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实现,就连中华民族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。
我国绿化工作面临的严峻局面,是多种原因造成的。作为思考问题、改进工作,我们应该着重研究主观原因,研究思路、研究政策、研究方法。
必须在人多上打主意。人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,中国许许多多问题是人多造成的,许许多多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在人多上打主意。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,要使如此广阔的大地山川都绿起来,只靠少数人使劲不行,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踊跃参加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,经济基础比较薄弱,花钱买绿化的事情办不起,必须走全民动手、艰苦奋斗的路子。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,绿化又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当,通过各种形式把尽可能多的人组织起来投身绿化,可以为富余劳动力开辟一条就业的门路。我们要下大力气琢磨如何把人多的优势发挥出来,努力形成千军万马齐心协力大搞绿化的局面。
必须在物质利益原则上作文章。思想教育、组织动员是我们的优良传统,义务植树是我们的成功做法,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。但是,要把思想觉悟、文化水平和职业分工千差万别的人们都发动起来,自觉自愿、长期不懈地参加绿化,还必须切实贯彻物质利益原则。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,就是承认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。绿化工作也应当充分体现这个原则。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历史阶段,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,就是获得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利益。绿化是义务,是责任,也应该是利益。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,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。我们要建立一种利益驱动的工作机制,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,使每一个人在谋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为发展集体利益尽责任,在追求自己致富目标的过程中为实现国家宏伟目标作贡献。这是发展我国绿化事业的基本思路,也是我们研究许多问题的出发点。
必须在研究管用的方法上下功夫。我们许多事情之所以没有办好,不少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,不是因为思路不对,也不是因为原则不好,就是因为缺乏管用的方法。过去,我们为了解决吃饭问题,憋足了气儿,使足了劲儿,想尽了法儿,制定了农业四十条,提出了粮食产量上纲要、过黄河、跨长江的目标,但就是吃不饱肚子。当时,地比现在多,人比现在少,党风不能说不好,领导威信不能说不高,粮食生产之所以上不去,究其原因,就是没有找到真正体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有效方法。后来,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把农业生产同农民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,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,我国农业才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飞跃,被国际上称为一大奇迹。可以这样说,正确的思路和原则确定之后,关键就在于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。一种好的方法、一个对路的实招,可以下活一盘棋,可以开辟一条道,可以影响一大片。我国的绿化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,也必须开动脑筋,深入研究,积极寻找确实管用的正确方法。
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哪里来?只能从实践中来。我们应当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大胆地想,大胆地试,大胆地闯。在大西北这样的地方,有那么多土地长期荒着,当务之急是让它尽快绿起来。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首先要解决缺水问题。同时,要解放思想,放宽政策,谁绿化谁所有,谁投入谁受益,谁经营谁得利,鼓励不同地区、不同行业、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来进行开发。我们的大目标是绿起来,只要有利于绿,绿得多、绿得快、绿得好,各种方法都可以探索和试验。在已经绿起来的许多地方,可以推广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,实行管护承包,责任到人,利益到人,并进一步明晰和稳定林地权属关系,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。对其他需要绿化的荒山荒地、田边路旁、公园庭院等,也应该制定一些能够体现物质利益原则的具体政策。这些想法不一定都对,还会有其他做法。我的目的是鼓励积极探索,不要坐而论道。有些事情来回地争论,争论十年、二十年,到头来一事无成,把时间也丢了。应先干起来再说,在干的过程中研究比较,在干的过程中总结提高。我相信,只要有这种精神,总会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绿化之路。
大力发展经济林木,是推进我国绿化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。
发展经济林木,能够给绿化者带来较多的经济利益。与其他林木相比,经济林木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,还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。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,经济林木的挂果期已经大大提前,不少是一年栽植,三年结果,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。自古以来,我国人民就有种植经济林木的传统和经验。许多家庭千方百计在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种上几棵经济林木,称之为“长年结果的摇钱树”,并把它作为一种财富留传给子孙后代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,群众越来越重视种植经济林木,出现了许多依靠经济林木发家致富的典型。广西右江河谷地区是经济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,通过种植芒果,不少群众走上了富裕路,去年芒果收入超万元的近800户。实践证明,种植经济林木人们积极,容易坚持,容易推广,有利于形成绿化的良性循环。
发展经济林木,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。土壤、水份、日照和温度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,在我国,这几个条件都好的地方常常农业发达、人口密集、土地珍贵。在这样的地方搞绿化,不能不考虑比较效益。一棵树,占那么大一块地皮,用那么多水份和阳光,不能仅仅为了观赏,还应当发挥更多的作用,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。比如丘岗地区,过去大炼钢铁把树都砍光了,当然很荒唐;后来提倡绿化,秃山变绿山,这是进步。但从合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来讲,只绿还不够,应当大力发展经济林木,宜果则果,宜茶则茶,宜药则药。湖南计划开发丘岗地5000万亩,相当于全省耕地的面积。江西也提出在山上“再造一个江西”。类似湖南、江西这样条件的地方还有很多,如有计划地进行开发,其意义不可估量。按照这样的思路,不论是丘岗还是平原,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,不论是成片的地块还是零散的角落,像公园、庭院、沟旁、路边等,都应地尽其力,见缝插针,广种经济林木,这将对发展经济、改善生活和绿化祖国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。
发展经济林木,能够为解决我国未来的吃饭问题提供新途径。目前,我们用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,这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。但应当看到,我国人口仍在以每年一千几百万的速度增加,而耕地却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减少,到下世纪中叶,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,人多地少的矛盾会更加突出。“民以食为天”,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。在我国,解决吃饭问题当然主要靠提高粮食产量,但还必须调整食物结构,广辟食品渠道。我国经济林木有1000多种,其中,木本粮食类100多种,木本油料类200多种,大部分可作为传统粮油的替代品。如板栗、核桃、柿子、枣、油茶等,就被群众誉为“铁杆庄稼”。根据专家测算,经过改造,木本粮食林平均亩产可达250斤,我国现有木本粮食林4000万亩,适宜开发的还有2亿亩,如果全部开发出来,每年总产可达600亿斤,按照一斤抵一斤粮食计算,相当于6000万亩耕地的粮食产量。水果尽管不是木本粮,但多吃水果,也可以减少吃粮。
当然,提倡种植经济林木,不是要在所有地方、把所有的树都变过来,不是用经济林取代用材林、防护林等其他林种,在什么地方种什么树,必须尊重科学,从实际出发,因地制宜,适地适树,突出特色,协调发展。
国土绿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,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,需要从多方面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。
要搞好绿化规划。规划应立足长远,为子孙后代着想,该留的绿化用地必须留足留够,不能因现在穷,就只图眼前,不顾长远,也不能因为要搞开发、上项目,就随意挤占和破坏林地绿地。规划应统筹兼顾,哪里建防护林带,哪里搞经济林木,哪里种乔木灌木,哪里栽花种草,都要合理布局、科学安排,并与国土整治、区域开发和城乡建设结合起来。规划应有权威性,一经制定颁布,就要保证实施,不能因领导人的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。
要加强科学研究。搞好绿化尤其是发展经济林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。要强化科技兴绿意识,健全科研机构,组织科研力量,重视绿化造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。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,选育提供品种对路、数量充足的优良种苗,同时搞好对林木的抚育管理,防止退化、老化。要抓好技术试验示范区的建设,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,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、应用,保障绿化造林向优质、高产、高效的方向发展。
要完善服务体系。我们不但要使该绿的地方绿起来,还要使已绿的地方富起来,这就要为绿化造林者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一系列服务。最近连续发生果贱伤农现象,并不表明水果真的多了,其主要原因是服务跟不上,致使水果多的地方运不出、卖不掉,水果少的地方见不到、买不着。目前我国的果品消费量还很低,人均每年仅30公斤左右,而世界上有的国家已高达200公斤。因此,要大力培育市场,疏通销售渠道,帮助种树人把辛勤劳动的果实卖出去,实现其价值。要切实解决好水果的贮存、保鲜、加工、运输等问题,特别是要搞好精加工、深加工,使产品既适销对路又得以增值。要兴办产供销相配套、贸工林一体化的服务组织,建立稳定、高效的生产、销售体系,确保绿化产业的经济效益。
要加大绿化投入。搞好造林绿化,国家必须保证基本投入,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。去年以来,中央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把生态工程建设作为重点,大幅度增加投入,今年仅天然林保护工程一项,就拨款近60亿元。但绿化需要大量资金,必须开辟多种渠道。应落实《森林法》有关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的规定。可采用租赁、承包、股份合作、“四荒”使用权拍卖和独资、合资等各种形式,吸引各方面的资金,形成国有资本、集体资本、私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,并通过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,保证其投资收益。
一部人类的发展史,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。中国数千年来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,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,也付出了环境恶化、资源紧缺的沉重代价。在人口、资源、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,必须调整发展的模式,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。绿化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环节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绿化事业的认识,使绿化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;要一年一年地干,一辈一辈地干,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秀的美丽环境,为中华民族开辟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。
(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)